首页  |  机构概况  |  科研团队  |  科研成果  |  开放课题  |  学术交流  |  实验平台  |  规章制度  |  联系方式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向燕辉课题组构建父爱缺失本土理论并开发原创测量工具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5日 09:45  点击:次   来源:

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师向燕辉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题为“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Father-Love Absence Scale for Adolescent”的研究成果,从知情意行视角出发,首次较为全面地揭示父爱缺失的四因素结构,构建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父爱缺失原创性理论并开发原创测量工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之伴随着家庭对孩子养育方式的重大变化。过去,在传统意义上的“男耕女织”家庭生活模式中,尽管经济不宽裕,但父亲与母亲有时间和精力共同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尽管人们的经济相对宽裕了,但经济压力也在增加,尤其是对进入城市生活的家庭,面临高额房贷,不断增长的孩子养育成本及其他各种家庭开销,使男性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出现了普遍的主客观的缺位。同时,基于社会刻板印象及养育文化,也是男性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出现角色缺位的重要原因,导致所谓的“丧偶式”育儿。许多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人格完善、情绪稳定、人际促进、认知发展等几乎有着全方位的影响,且相对于母亲而言,这种影响具有独特的内在机制。基于此,面对现代社会中男性在孩子养育角色中缺位现象日益突出,非常迫切地需要一项重要的本土化研究明晰父爱缺失的结构性维度并开发可靠和有效的测量工具用于评估家庭中的父爱缺失程度,继而预防父爱缺失对孩子发展的消极影响。


    向燕辉课题组对几千名11-16岁的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系统建构了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父爱缺失测量工具,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了父亲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缺失的四因素结构。在本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呼吁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中不应也不能忽视父亲角色在孩子发展过程中的独特的作用机制,父亲不应缺位孩子成长。据悉,向燕辉课题组后续研究还将进一步制定防范父爱缺失的具体行为规范及操作指南。


    近年来,向燕辉课题组以问题为中心,采用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从早期应急创伤到童年受虐,再到早期父爱缺失,围绕早期不利环境与个体道德情感发展的关系开展了系列研究,且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上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了系列论文,包括 Emotion、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Child Abuse &Neglect、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Addictive Behaviors、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Personality and Mental Health、Journal of Aggression, Maltreatment & Trauma、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等。



 
上一条: “青少年脑认知发展与心理健康研究”创新团队召开启动会议
下一条: 湖南师范大学心-脑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举办学术交流会